当前位置: 昭通频道/ 政务服务
昭通市委宣传部:挂钩扶贫“鱼渔”并举斩穷根
2018-02-12 11:11:45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2017年以来,市委宣传部紧紧围绕市委“133”工作思路,始终坚持“扶之以鱼”与“扶之以渔”并举、扶志与扶智并重,解急难、夯基础、育产业、促文明、斩“穷根”,挂钩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根据农业人口精准识别及 “百日会战”2017 年度贫困对象动态调整调查工作显示,挂钩扶贫点—— 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和西屏两村已达到了村脱贫出列的标准。

前后联动倾情帮扶 瞄准“靶心” 精准施策

在后方,市委宣传部成立了由常务副部长朱大庆任组长的挂钩扶贫领导小组,把扶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或到扶贫点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在经费上、人力上和项目协调上给予全力支持,同时部领导带头进村入户走访调研,贯彻落实好“挂包帮、转走访” 各项工作。部门 44 名干部挂钩包保到户,各科室、各支部将业务工作、支部活动尽量前移至扶贫点开展,为挂钩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前方,市委宣传部派出两支 6 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期吃住在村,坚持走访调研,找准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和村脱贫方案,完善扶贫档案,落实帮扶举措。特别是在“农业人口精准识别调查摸底” 工作中,市委宣传部派出 13 名业务骨干,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了光明、西屏、银屏 3 个村的精准识别、信息录入和制定帮扶措施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全面掌握了 3 个村 2800 余户农户的基本情况。在调研的基础上,瞄准“靶心”精准施策,对缺技术的劳动力就搞技能培训,对有力气的群众就组织外出务工,对有闯劲的农民就扶持搞农特产业,对缺资金的农户就帮助协调贷款,对考上大学的学生就给予物资奖励,对生大病、遇天灾的家庭就发动“微公益”,真正做到了精准帮扶。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铺筑脱贫 “路基石”

“缺水,道路晴通雨阻、弯急坡陡,公共服务设施差,是我们村脱贫最大的短板。”西屏村支书沈长浦如此介绍。

为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2017年以来,市委宣传部直接投入资金30万元,协调宣传文化系统项目资金 62.4 万元,协调交通、水利、林业、红会等部门项目资金1820余万元,建成村级文体广场1个、乡村少年宫1个、支部组织活动场所3个、公厕3个、红会博爱养殖基地1个、小水窖460口、串户路 3 条 10 余公里,完成新农村省级重点村项目建设2个,安装照明灯144盏,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垃圾堆放场、养牛基地、公路硬化、饮水管网、文化活动中心等其它 10 余个项目正有序推进。

通过不懈努力,两个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观,进村通油路、组组通公路,家家有水窖、户户住上安全房,生产生活用电稳定、手机宽带信号良好,脱贫“绊脚石”逐渐变为了“路基石”。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按下脱贫 “快进键”

“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而 ‘造血’的关键在于发展产业”,光明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吴守兵如此认为。

为进一步增强发展的“造血”功能,2017 年以来,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在两个村提出了“以农村合作社发展为统领,山上养牛羊,山腰种核桃,山下种花椒,林下养土鸡和户均出栏1头生猪、户均1人务工”的产业扶贫思路和布局,积极协调实施地震产业恢复项目,配合发放产业发展扶贫资金187.5万元,引导贫困群众加入产业发展“套餐”,按下了脱贫攻坚的“快进键”。

目前,在市委宣传部直接投入资金10万元的带动下,两个村已成立专业合作社5个,建卡户全部参与其中,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长期以来零的突破。两个村已发展核桃、花椒4万余亩,预计产值达4400万元以上,核桃、花椒已成为两个村脱贫的支柱产业,光明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全市花椒第一大村,西屏村核桃、花椒整体纳入了地震产业恢复提质增效项目,已免费发放复合肥750包、修剪核桃花椒的工具400余套,组织核桃花椒实用丰产栽培技术培训1期。两个村共养殖肥猪3100头、山羊 960只、黄牛1665头,预计产值达1280万元以上;发展松林鸡、椒林鸡示范基地5个,发展养鸡大户 10户,两村共养殖土鸡2.8万羽,预计产值达190万元。为充分激活富余劳动力资源,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市县人力资源办及有关公司企业沟通对接,组织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全年新增务工人员209 名,月平均工资达3500 元以上,两个村全年共有 3143人务工,务工收入预计可达到4900万元以上。

同时,继续发挥光明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作用,帮助群众把花椒、核桃、土鸡蛋等农特产品卖向全国各地,线上线下共销售930单,销售额达70余万元,帮助农户直接增收10余万元,有效拓宽了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倾情与亲情并举“扶之以鱼”与“扶之以渔” 并重

“‘扶之以鱼’赢民心,重点帮困解急难‘;扶之以渔’促发展,重点转变群众思想求长远。”据西屏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温连福介绍,他们始终坚持帮困与扶“志、智”并行。

扶贫先帮困。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先后通过“轻松筹”、网站“、三微”平台、书画作品义拍等形式载体发动“微公益”,共募集善款15.73万元,救助了1个白血病患者和9个贫困家庭,有效化解了因病、因灾群众的燃眉之急。同时,通过多方协调,帮助贫困户杨朝富进行了第二次头部手术,免除医药费、手术费自费部分2.6万元;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和精神病医院对1名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医疗帮扶,免费治疗6个月。此外,市委宣传部拿出经费 13.4 万元,协调物资 8.9 万元,开展了 2017 年、 2018 年“暖冬行动”暨春节慰问、困难老党员“七一”慰问和看望慰问因灾、因病家庭等活动,共计慰问困难户1270户(次)。

帮困更要帮学。为引导贫困群众更加重视教育,市委宣传部按照每生5000元标准,对挂钩扶贫点光明及西屏2016年及2017年考取二本以上的贫困大学生进行了奖励。争取昭通监狱支持,为西屏村380名学生捐赠了校服900套;争取省路政大队支持,建立帮扶基金21.6万元,2017年共有10名高一年级的优秀贫困学生分别得到3000元的资助。

扶贫先扶智,“扶之以鱼”更要“扶之以渔”。 2017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农村实用法律知识、花椒种植技术、务工技能、驾驶技能”等培训班8期,部领导及干部职工到村社讲党课4场次,培训村民1010人次,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文明习惯及发展产业的能力;组织12名致富能人到大关县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合作社建设与管理模式、养牛技术与销售等进行了考察学习,有效增强了村民发展种草养牛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市委宣传部拿出资金1.2万元,按照每人补助1000元标准,对两个村12名学小车驾照的学员进行了补助。

责任编辑: 赵黎浩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